首頁
1
商品介紹
2
現代西方文化3
https://www.stcef.org.tw/ 財團法人沈剛伯曾祥和文化教育基金會
96

現代西方文化


現代西方文化


各位先生:

      承吳大使之介紹與各位見面,很高興。今天貴所要我講一點與西方文化有關的問題,我因此想假定一個題目,叫「現代西方文化」。此題自然是很大,我想選擇幾點重要的談談。

      諸位不久卽將出去進修,但不一定學「西方文化」。對「西方文化」這個問題,外國文字發表的書多得不得了,每一位作者多有其立場。英國人有英國人的說法,美國人有美國人的講法,德、法人有德、法人的看法,見解各不相同,我們中國人所要知道的,他們也許語焉不詳,我們最好是以「中國人的立場來看西方文化」。

      今日無論是歐洲也好,北美也好,乃至於北非,差不多都受到西歐文化的影響,所以我們所謂現代西方文化實在是以西歐文化爲本。

      現在我想分成幾方面來講:

      (一)現代西方文化對「天」的看法 此處所說的「天」是指物質上的大自然而言,卽英文的NATURE。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大自然而得到生存,因此人如何了解自然實乃人生存之必要條件。在石器時代,人類已經開始想了解天,並利用「天」。從石器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東西,還可以明顯地看出,有好些是用來硏究「天」的,例如用石柱、竿桿一類的東西去測太陽,而因以分辨出春、夏、秋、冬四季。這便是高等文化的起源。

      西方人從希臘時代起,直至二十世紀,始終把自然與人置於敵對地位,這是二元的看法。西方人認爲自然界力量極偉大、殘酷,人類無法與之和平共存。這種想法也許是受到天然環境的影響。大家如果有機會到歐洲,可以看到希臘雨少風多,山多土瘠,不能發展農業,且常有暴風、地震、海嘯、山崩的天災,令人常有桑田滄海之感。

      自然界旣是與人爲敵,人若不能征服自然,就無法生存。這種觀點在中國固然也有,但是遠不如西方人看得那麼厲害、重要。希臘人如此,文藝復興時代的西歐人更是如此。十八世紀中葉,西方文化曾一度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並不普遍,到十九世紀初年,卽完全消散。近百餘年來,他們的目的仍是征服自然,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使人類不久就會把月球征服,更進而走到火星上去。這眞是震古爍今的成就,令我們望塵莫及,但我們中國人也並非一向就毫無成就的。我們知道如何利用水力來開運河,築堤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有大規模的水利計劃。我們也講究利用自然,可是並不把自然當作敵人,固然我們有人定勝天之說,但不一定要消滅自然界。中國人對自然界最高理想,始終是要與其和諧相處,相得益彰,而不是要奴役它,以謀人類之便利。這也許是近百年來我們自然科學落後的原因之一。

      (二) 對「物」之看法 所有人都知道人要靠萬物養生,人在石器時代就知道如何利用「物」,等到進入農業時代,人類由覓食的階段進到生產食物地步,也就是高等文化的開始。從此增加生產便成爲人類努力的目的。中西雙方都講究厚生利用,但在實行方面,兩者卻大不相同。中國人要用物,也要惜物,對於天然資源絕不浪費,對於生產也不過量。現代西方則爲生產而生產,儘量增加生產,就演變爲機械化。機械化替西方文化增加了許多活動,也爲西方文化帶來好些困擾,使西方人至今尙未發現解決的途徑。我們可以略說幾點。

            (甲)生產機械化之後,人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機械化, 
      一切起居飮食,藏休息遊的動作都須有一定的時刻,整齊的步
      驟。甚至休假的活動也幾乎是忙著要規律化。這樣的生活過慣
      了,就會影響到思想,其結果,不是思想來指導生活,而是生
      活來控制思想,普通人不能有雙重生活──在物質方面過著機械
      化的生活而在精神上保持自由自在的活動。機械生活之時間愈
      長,思想特出之處就愈來愈少,十八世紀歐洲人的生活同言行
      該是何等的多采多姿,而現在西方人的各種活動的形式精神都
      差不多是千篇一律了。歐洲人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思想的自由
      好似天馬行空,他們的著作傳到現在仍値得硏討的,爲數頗不
      爲少。二十世紀的出版物在數量上遠過以前任何時代,但是能
      流傳到三四十年的卻寥寥無幾呢!


            (乙)在今天,由于工業化而一切活動都走向集體化的途
      徑,工廠的工人千百成羣底分工合作,各從事於某種的固定工
      作,好像一具大機器中的齒輪、皮帶、釘錘一樣。機器的零
      件,拆散了來說,每一個體的作用都有限得很;可是合起來工
      作,就能創造出奇蹟。人亦如此,一人的力量很小,幾千上萬
      的工作,統力合作,各盡其能,便成了一種了不起的生產力
      量。因爲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產方面同經濟生活旣是如
      此,其他的社會生活、政治行爲、文敎活動都應受到影響。我
      們在生產方面過著工業化的集體生活而要在文敎方面表現個人
      自由,這是與實際生活鑿枘不入,很難做到的。貧富不均,亘
      古如此,爲什麼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共產主義呢?義大利本來就
      民窮國弱,爲什麼工業革命以前產生不了墨索里尼,而工業發
      展之後就有墨索里尼出現呢?沙皇之專制和共產主義的集體專
      制是兩囘事,在沙皇時代讀書人是有寫作自由的。如托爾斯泰
      這樣的人,只要不作政治活動,是可以受到尊敬的。在共黨當
      權以後,經濟生活均集體化,也就沒有個人自由之可言了。這
      些歷史上的事實,可以證明近代的極權政治實在是工業革命的
      產物。卽以向爲民主政治的先進國家,英、法、美而論,它們
      也是一天天感受到困擾。美國聯邦政府之權力一天天在增加,
      各州的權力日漸減少;英國也有如此趨勢。法國則戴高樂的勢
      力仍未盡消,又誰知不會有第二個戴高樂的出現呢?近代高度
      工業化國家在政治上正面臨著一種挑戰;如何演變,殊難預
      料,怕未必能十分樂觀!


            (丙)另外一種困擾,就是現在一切生活事業都變成商業
      化,因而產生了一些難解決的新問題。從古一直到十九世紀,
      人們都說,窮是罪惡,所以從經濟成爲一門學問的時候,人們
      就在想法如何利己以富國。他們深信賺錢是人所應有的自由,
      而人人有錢,便是國家富足。百年來的努力增加了農、工、礦
      的生產,使歐美人比以前富足得多,但是並不一定給人快樂,
      今日看起來,貧富與苦樂並不一定有關。幾年來,我們看出,
      世界上頂富的國家是頂不安定的國家。美國從西岸到東岸,各
      大學在鬧學潮,社會上謀殺、暴動的事件層出不窮。英、美的
      嘻痞並不窮,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好的家庭。在西德、法國、
      義大利,學潮工潮鬧得翻天覆地,日本也經常有學潮,這些不
      都是很富的國家嗎?歷史家湯恩比(Toynbee)說:美國今天在
      開始覺悟,知道賺錢不應該是人生唯一目的。但是要大量生產
      而不圖利是不可能的事,在經濟上要惟利是圖而在品德上要高
      尙其志,那可能嗎?


      (三)現代西方文化對「人」的看法 現代西方人對人的看法受了十九世紀學說的大影響,達爾文學說中認爲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內,都因生存而競爭。由此而演變出種族優越論,在法,德兩國尤爲盛行,他們認爲自己是天之驕子,也就加強了國家主義與帝國主義。政治上的民主改變不了白種人種族優越感的觀念。

      近百餘年來,西方人壓迫別種人,榨取人家的資源,剝奪人家的自由還不够,更要掩飾自己的罪惡,說他們是在敎導那些未開化的民族,而認爲那是「白種人之負擔」,這話聽了多討厭!今日遍世界的種族鬪爭,鬧得毫無解決之望,就是這樣引起來的。

      美國人處處援外,但處處爲人家所討厭,這是美國人無形中表現其民族優越感造成的。

      除開少數有種族偏見者而外,大多數的歐美人均相信基督敎所講的博愛。這與孔子所說的「仁」大致相同,但是基督敎沒談實行的步驟,只說愛任何人,包括敵人在內,這便成爲一個高尙而空洞的理想,爲一般人所不能逹到。儒家之「仁」是逐步實現的。我們可按照自己的力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先從父母、家庭做起,推及鄰里鄕黨。若全國人民都這樣一步步底往前做,則老弱殘廢均可各得其所,「仁」便實現得差不多了。

      再者,基督敎講博愛,要你「喜歡什麼,就以什麽給人家」,這與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相似而實非。西方人說孔子的主張太消極,而以爲基督敎的說法纔是積極,關於這一點,究竟是「消極」妥當些,還是「積極」有利,卻很値得細加討論。「喜歡的東西」是各人不同的。有嗜痂之癖的人能以其好給予他人嗎?食色性也,男婚女嫁似乎是人人應走的路,然而世界儘有許多抱獨身主義的男女,你能強他婚娶嗎?

共黨相信馬克思主義,希特勒提倡納粹主義,他們又何嘗不是各以其所好給予全體人民?至若不喜歡之事,人類大都是相同的。常人都不喜歡死,不喜歡做奴隸,你就不要把他逼得沒有生路,毫無自由。這樣的消極,收效實大,所以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輕而易行,且全無流弊的。

      (四)西方人對「我」的看法 西方文化要儘量發展自我,發展個性。鼓勵獨立當然是很好的一種敎育,可是理智上的高度發展往往使人在感情方面也跟著儘量的發展,因而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而漠視他人。西方人也知道這種危險,於是極力主張「自治」。自治以不妨害別人爲原則。一面要儘量發展自我,而同時要不妨害別人,這是矛盾的主張,很難得到調和。中國文敎則進一步地主張要使喜、怒、哀、樂的感情都不過度的發揮,情感時時受到理智的控制,習慣成性,就自然沒有損人利己的行爲了。

      西方人講「自我犧牲」,不錯,這確是很偉大的行爲,但說到自我犧牲仍是離不了一個「我」,在哲理上算不得很高的境界。儒家講毋我,佛家講「無我相」,都是根本忘卻這個「我」的觀念,而視人己爲一體,其意境之高,有非西方人生哲學所能達到的。

      以上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由「天」談到「人」,由「物」談到「我」,都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是否正確,特提出來向諸位請敎。謝謝大家!
165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