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復興中國文化應自明義利之辨做起3
https://www.stcef.org.tw/ 財團法人沈剛伯曾祥和文化教育基金會
95

復興中國文化應自明義利之辨做起


復興中國文化應自明義利之辨做起



      歷史吿訴我們,文化是永遠以波狀式向前演進,有些地方因爲某種刺激,往往超越前代,而另有些地方,卻反會不如古時。就我國今日的文化槪況而論,利用、厚生之道,治國、裕民之術,格物的科學,啓蒙的敎育都比以前進步得多。但是人情的險惡,風俗的侈靡,愛國熱忱的低落,是非觀念的淆亂卻也成了無可諱言的事實。進步的地方,自然要繼續努力,精益求精,退步的地方,便應先找出那致病之源,然後對症下藥,從固有文化中尋求一根本治療之劑,以期起衰而救弊,我想總統提倡復興中國文化的主要意旨或卽在此。

      現在讓我們從歷史中來探尋這致病之源。百年來,我們不斷地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日蹙百里,國幾不國。這種慘痛的經驗使朝野上下莫不以富國強兵爲當務之急。自同、光維新,以至五四運動,一切政府的改革,民間的議論幾悉以計功、謀利爲其主旨。這與葉水心、陳同甫那些永嘉學派的諸賢因國勢阽危而倡功利主義,先後如出一轍,其用意實未可厚非。可是一切有所爲而發的言論,每會矯枉過正;久而久之,便產生好些始願所不及料的流弊。所謂「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刼」,人世間因果演變之慘酷蓋有如斯!在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熱情激昂,互以利國相號召。等到迭遇挫折,便逐漸灰心,覺得以不在其位之人,原應「不謀其政」,與其放言高論而無利於國,何若自行其是,以期有利於身?此念一轉,私心遂葫,以後便不自覺底「從流下而忘反」,竟全忘利國之初衷,而專以利身、利家爲事矣!一夫致富,百人效尤,相習成風,如蟻附羶,各運機巧,不擇手段,以求滿足其貪婪之慾;雖爲利己而害羣,因利家而禍國,亦在所不計!淸末、民初之貪官、汚吏、軍閥、買辦便是在這種世風中養成的。然而「禍猶未也」,爭利之風日熾,仁愛之心全泯,戾氣瀰漫,殺機四伏,有識者固早知浩刼之將臨。果然不久便有共產黨出,巧立邪說,廣作宣傳,利用一般人惟利是圖的心理,擴大「上下交征利」的局勢,而倡窮人大翻身的運動。一黨作亂,擧國瓦解,億兆人民,淪爲奴役,我民族近二十年來受害之深,實曠古所未有!平心而論,木必先腐而後蟲生,向使二十年前的中國仍是人無攘奪之心,家守禮讓之敎,則縱有千百個朱毛悍匪,又焉能爲禍如此之烈?

      在總統領導之下,我們闢邪說、反奴役的工作現已大體成功,共黨的消滅自是計日可待。但是我們對於那並非共產主義,而確曾助長共產邪惡的毒素,卻很少予以注意。那就是說,我們對於利人、利國與利身、利家的公私關係可能發生的矛盾衝突之處,至今仍未曾加以明確的分辨,使大家了然於義、利之別。近年來,臺灣剛進入工業社會,從事生產者收入驟增,其他的人則依然故我,且更因一般生活水準之提高而益感困乏,愈增奢望。他們不能安貧守分,便想遷地爲良;因此就形成了千方百計赴美不歸的現象。不能推銷加工的物品以換外滙,便輸出自己的靈肉以易美金──這本是戰後,歐、亞各國所曾發生過的普遍現象,可是別的國家都已設法改善,而我國則至今仍是有增無減。上焉者獵取學位,以贏得文化買辦之終生職業;下焉者輒假選美、朝聖、賽球、競技一類的名義出國,而藉賣古董、炒雜碎、配酒、捧盤、司閽、導遊種種工作以餬其口。人才隨經濟起飛,廬、墓與祖國同棄,我國「人資源」的損失眞是無法估計。不特此也,美金在今日的中國,已成爲衡量一切學術事業價値的標準。學不論新舊,能賺錢的便成熱門;業無分淸濁,難救窮的卽遭輕視;長此以往,文敎的畸形發展將永遠無法改善。至於此種拜金主義的社會影響,則更令人心驚,銅臭高張,淸廉隱遁,歌星、舞女翻成席上之珍,謗書、淫詞遠勝名山之業;傳統的道德標準與是非觀念,至今蓋已幾乎全變!流風所及,斯文其喪,各級敎育悉成職業訓練,大專校院盡爲留美預備班。乃至是而猶以爲未足,竟更繼之以家家惡補,處處學店,日日考試,朝朝體操;其用意難道是要令今日的靑年不能人人爲楊振寧、李政道,便當個個做紀政、楊傳廣嗎?兒童何辜,遭此戕折!與言至此,擲筆長嘆!

      如上所述,可見廿年來之共黨禍國以及今日之文敎凋敝,風俗涼薄,其根本原因都由於人之見利忘義。我們要補偏救弊,首須正本淸源;所以我說:復興中國文化應自明義利之辨做起。昔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終能革五代之陋俗,啓兩宋之禮敎。今天的中國畢竟比五代時候還好點,大槪只要孟子一章,便可端人心而正風俗了。也許有人以爲孟子仁義之說並未能王梁、王齊,尤其處今日經濟競爭激烈之時,不划利便無以自存。這話似是而實非。秦之統一天下,其禁人之謀私利,實比孟子更嚴。漢承秦後,大振天聲,其立國精神實在「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兩漢士、大夫,以及商、賈、牧豎公而忘私,毀家救國的事跡,在前後二書中,固斑斑可考。我今天並不敢高揭漢儒的目標,要人們全不計功、謀利。我只想提一折衷辦法,望國人謀利而無害於義,計功而不悖於道。這樣義利兼顧,王覇相濟,該是卑無高論,可以做到吧。若並此而仍視爲迂闊之論,則我眞不知復興文化將從何著手矣。



16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