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藝術可以分成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看法,廣義的講它包括的範圍很廣,像中國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以及西洋人從前的七種自由的藝術,天文、數學……都包括在內。今天我想要講的是狹義的藝術與一般人的生活。狹義的藝術是指文學、詩歌、音樂、圖畫等這一類而言。至于生活,我想,也可以分成兩種看法,假使是個藝術家,從他的眼光來談這個問題,他一定會談一個藝術家怎樣藉藝術的創造,來養成他一種崇高的生活,甚至於是超世俗的生活,或者一個藝術家如何使他的藝術創造作品和實際生活相配合,如何藉藝術來促進、改良、改善一般人的生活。如果就這個角度來講「藝術與生活」,那只有藝術專家才能够,我個人對藝術是門外漢,門外漢講這個題目,只能從普通人的角度,看藝術怎樣能够影響我的生活?怎樣能够和我的生活發生密切的關係?這也就是我個人今天所要講的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這個藝術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說有好多種的看法。頭一種是消極方式,我們可以藉藝術來消愁,來忘憂,來解悶。一個人在社會上總不能說永久成功,就是成功很大的人物,他有時不免也感覺到煩悶,感覺到鬱鬱不樂,如果碰到這種事情,純粹不能從理智上來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想法子藉藝術來化解我們的這種憂愁,如藉讀一種頂好的詩歌,聽一種頂好聽的音樂,欣賞一種頂好的圖畫,藉這種藝術的、崇高的、美麗的境界,使我們在短時內可以忘卻我們的憂愁和煩悶。至于積極作用一方面,我們可以藉一種美的欣賞提高我們的志趣,免得我們把有閑的時間消耗到一種比較低級的樂趣之中。藉這種美的追求,可以充實我們精神上的生活。一個人僅僅靠著物質上的生活,總是不能完全得到滿足的。那麼,我們藉著很好的藝術,養成一種美的心理上的境界,不知不覺使我們可以有一種很好的理想上的一種生活。不致使我們變成一種很庸俗的人。
再說,我們如果常常欣賞美的藝術,可求得眞與善。使真善美合而爲一,久而久之,可以變化我們人的氣質,可以把一種粗暴之氣除掉,可以把一種煩躁不安的狀態除掉。古人說一個人是溫文爾雅、溫文如玉,這充分代表古代君子人的風度,君子人的儀表,要講溫,要像個玉,玉是一個潔白無暇最美的物件,而在玉字上加個溫,表示他的性情極質又溫,這是我們中國一向理想上的君子人的風度、儀表。這種風度儀表,只有藉藝術養成,使他的性質變得非常的雅,所以說:「溫柔敦厚,詩之敎也。」
中國人認爲文學的目的,文學的作用,廣義的說就是藝術的作用,是一種養成溫柔敦厚的氣質,就是把藝術和生活合成一片,使人整個的生活藝術化,這樣,不僅對他的修養可以增加,而同時對他處世接物也可得到許多方便。所以藉他藝術化的生活,可以跟任何人相處,做起事情來都可順利。我想,人是一個情感的動物,有許多事情常常只要你發表意見的樣子藝術化,就可以感動人。好比做一個政治工作的人,平時執法很嚴,也許使人望之生畏,但是假使你的生活能够藝術化,卽使有很嚴重的問題都可很輕鬆的解決,所以古人說:「無爲而治」。他能無爲而治理天下,就是從藝術生活方面去感動人。好比從前有位帝王,可以「杯酒釋兵」。要把一般武人的兵權拔除,也不責罰人,也不用刑法,只是在杯酒談笑之間把一種很兇戾之氣化爲一片祥和,這表示他這種作風很藝術化。再好比說辦理外交,彼此勾心鬪角,這是一種很險惡的局面。但古來那些善於辦外交的人,他能够在樽爼折衝之間,雍容儒雅,或者是賦詩,或者是說些很幽默的趣味故事,往往不知不覺的談笑出奇兵,在談笑之間化干戈爲玉帛,這是外交家的一種藝術態度。甚至於打仗,這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某些名將也往往能够以一種藝術化的態度處之。所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場大規模的水戰,能在談笑間贏取勝利。從前拿破崙帶兵打進奧國的時候,他帶的兵都是很疲憊的,裝備很不完全的,士氣很低落的,然而他以很瀟洒的態度對士兵訓話,這篇演說詞,言詞極其美麗,可以激起每個人的心弦,他藉這篇訓話,就提高了士氣,以後就戰無不勝,這就是說,一件很殘酷的事情都可用藝術態度處之。
人世間往往不免有很多糾紛,大家爭一時的意氣,常常使朋友因此反目成仇。假使彼此生活都能藝術化,大家都有幽默感,卽使有甚麼很嚴重的事情,都能以談笑處之,這樣子人世間的糾紛就會減少得很多。
近來一般窮人都感到很煩悶,很痛苦,但是窮人也可以說有窮人生活的藝術,譬如說袁安臥雪,他這種臥雪多麼瀟酒,多麼藝術,像李太白在煩悶時,他可以擧杯邀明月。我們想想;在月亮下面,一個人獨飮,他來邀明月,可以使他對影成三人。他這種生活是何等的藝術,當然因此他也就不感覺到寂寞了。所以一簞食,一瓢飮,不減其樂。這是說窮人生活也可藝術化。
目前大家在這反共復國的艱難的過程之中,心境是很沉重的,同時物質上生活也相當困苦,所以一般公敎人員,大家差不多整天的爲他的家庭,爲他的子女敎養感到負擔很重,因此鬱鬱不樂的人很多。我們也可從報紙上常常看到社會上有許多不應該有的悲劇發生。我想,這種事情今天要從物質上挽囘一般人的暴戾之氣,恐怕不是短時可以做到的。因爲我們沒有辦法博施濟衆,我認爲只有從藝術方面提倡,使大家想法子欣賞藝術,而漸漸地調劑生活。我記得淸朝人有一首詩,說是:「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如今七字都改變,柴米油鹽醬醋茶。」你想想看,一個人整天把他的生活消磨在「書畫琴棋詩酒花」之中,這該是何等的雅,何等的快樂?但是到了中年以後,情形改變了,不得已整天爲柴米油鹽醬醋茶來操勞,這種生活過得是何等煩悶,何等痛苦?我們今後生活差不多都消磨在後面這幾個字,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不想法子來用前面七個字所謂「書畫琴棋詩酒花」來調劑調劑,那麼我們的生活會一天到晚感覺到沉重、煩悶而不安。
藝術不一定要花錢才能够欣賞。我們自己不會畫畫,沒有時間學畫,但一樣可以去看看人家的畫,去到一個畫廊看看畫,這是不要花錢的。況且還有大自然的藝術,所謂「江上之淸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窮」。假使我們能這樣大而化之,推廣以及大自然間的藝術,我們任何窮人都可以欣賞。那麼,生活雖苦,我們也仍能一簟食,一瓢飲,而不失我們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