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林金枝/青田瑣憶3
https://www.stcef.org.tw/ 財團法人沈剛伯曾祥和文化教育基金會
13

林金枝/青田瑣憶

  我是青田家族第一個成員。18歲隻身北上求學,自此和老師結下了30幾年的深厚情誼。老師不在了,連日來,嗒然若失的感覺未曾稍減,如今站在老師靈堂前獻上最深的祝福,望著照片中的老師平和莊嚴、愷悌慈祥,腦海中不禁湧現了「端端正正」四個字,這四個字可以說是她這一輩子行事風格最為貼切的寫照。

  大家都說非有至深福德之人,難有如此的安詳辭世,我卻以為,老師的福德乃是她經年累月,身體力行,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多年在老師身邊濡染薰習,我可以見證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風範。稍舉幾例,即可略知一二:

1. 「公私分明」的典範 : 老師一向對錢財物品、人我分際清楚劃分,有著不貪非分,不占便宜的堅持。平常不讓我送她東西,總說有需要會跟我要,跟我要過膠水、膠帶、筆式立可白,一定確認非公家物品,絕不公器私用。另外近些年來,我總在每個禮拜二、三下午沒有課務,級務處理完時,請上2個鐘頭的假和老師聚聚,她也總會問 : 請假啦 !」守法也是她的堅持。這些小地方剛好可以呼應沈姊姊提到老師前半輩子諸多的「迴避」態度。一輩子恪守本分,真的不簡單哪!

2.「無私利他」的典範 : 老師一生奉獻教育,長期嘉惠學子的獎助學金不曾間斷,也一直以她的專業在引領年輕學子,很多學生在生命轉折徬徨時,都曾因老師的指引,前途得以順利開展。這些例子,相信其他青田成員都會感念他們生命中的這位貴人,我就不再贅述。非但如此,我還看到她日常生活最細微的一面,她關心周遭親朋好友不在話下,就連非親非故的人也盡可能送上溫暖,她常說 : 「老天爺叫我活這麼大年紀,一定是有用意的。」所以,平日到泰順菜場採買時,她總光顧2個攤位,一名慈母攤,一是孝子攤。孝子攤那位高大體面的孝子是清大高材生,母親驟逝,選擇留下陪伴父親,就是不想留有遺憾,希望生命得以完整的態度,實在難得 ! 我們還打趣說,哪天要有媒體披露,這孝子攤鐵定會成為泰順街的景點。至於慈母攤,則是個老媽媽帶著智障女兒販售一些賣相不好的青菜,老師盡可能買下,有些已熟爛了也不以為意,直說 : 「我賠得起,她可賠不起,還有個弱智女兒要養啊 !」無盡的慈悲表露無遺 !

3.「安貧樂學」的典範 : 從老師歷來的言談中可清楚感受她一直在做生命回顧的省思,常提起16歲以前的她享盡榮華富貴,卻感謝抗戰生活的淬鍊,讓她終其一生安於簡樸生活。也常把「學到老,錯到老」掛在嘴邊,始終不停地學,與時俱進地修正,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念茲在茲的還是要搶時間完成口述歷史的定稿、小篇心得的述寫。真正符合「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這句話,也是終身學習和反省精神的最佳詮釋者。

  這些日子,多次聽她有感而發說到 : 「我有念祖,還有你們,我活得很開心 !」言猶在耳,相信就是這份坦然讓她得有安詳慈顏,而上述的典範也回應了她這一輩子的核心精神---「端端正正」的治學、為人處事。

  常聽人家說,每個人要對自己50歲以後的相貌負責。老師以她一輩子「簡樸、卻豐富、完整」的生命歷程真的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老師,謝謝您 !

金枝

 

 

  媽媽在我上大學時,把您在她18歲時教她的人生方向箴言 : 「不害人、不累人、進而去幫助人。」這句話轉而教我,不累爸爸媽媽是我現階段努力的重點。謝謝您送我的畢業禮物,這條銀手鍊我很喜歡,一直都戴在手上。

斐嵐

 

 

  謝謝您一直都在關心我們的未來和前途,還常常剪報鼓勵我們。

元亨  佰倫

38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