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從蟑螂談到人3
https://www.stcef.org.tw/ 財團法人沈剛伯曾祥和文化教育基金會
103

從蟑螂談到人

                                     
                                       從蟑螂談到人

 
      生存在大地上的動物之中,進化到最高峯的是人,生活得最長久的是蟑螂。在若干萬萬年前,地球上就已有蟑螂存在,直到現在,它依然還是存留着其原有的形態,而且依照科學家的觀察,蟑螂的生命將能够延續到極爲久遠,似乎能够抗禦其他生物所不能抗禦的災禍。

      爲什麼蟑螂能有這種本事呢?
 
      首先我們看蟑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蟑螂的適應能力是極强的,氣候的變化,環境的變遷對蟑螂是最沒什麼影響的。牠不僅在溫帶可以生存,卽使在冰天雪地之中,在酷暑之下,在空氣極稀薄的地方,也一樣可以生存。同時蟑螂不像其他生物那樣,只限吃某幾種食物,牠什麼都吃,一切動植物都可做爲牠的食物,甚至有時候亦可從金屬礦物處獲得食物,在所有生物中蟑螂是最能適應環境的。
 
      至於人呢?人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動物界中,並不算是很高的,但人有本事來改變環境,使環境能適應自己。因此我們知道,蟑螂和人有二大差異: 蟑螂可以適應任何環境,而不能改進環境,故雖可繁延種族,但不會有進化。人能改變環境,故能不斷進化。
 
      其次再談到生活方式。有些動物是過着一種合羣生活,譬如人有人的社會,螞蟻有螞蟻的社會,蜜蜂也有蜜蜂的社會……,又有些動物雖也是羣居,但並沒有大規模的社會,它們只有家庭的組織,譬如某些一鳥類魚類;還有些動物連家庭的組織也沒有,只過着二種個體的生活,在這些營個體生活的動物當中,有的是有固定的休棲之處,有些則連此亦無,如蟑螂就是。蟑螂是完全過着個體的生活,雖然有時也會有好些蟑螂聚集在一起,但那只是偶然的,凑巧的,沒有計劃的,可能是因爲那裏有食物,故不約而同的聚在一塊。人則不然,人一定要過羣居的生活。
 
      個體的生活和合羣的生活,二者各有利弊。要改進要發展,就必須要合羣,要有高度的合羣和嚴密的組織,然此亦有弊,一旦遭遇到大災禍,則羣居的社會可能一下子就全滅了。譬如螞蟻,你只要發現一個窩,就可一下子消滅成千上萬的螞蟻;個體的生活雖不能有進步,但可逃避危險,減少危險。蟑螂就是這樣,你發現了一些蟑螂之後,充其量只能打死三、五隻,無法危害它的整體。
 
      第三再談到活動情形。有許多動物具有鬪爭性,一方面要與環境自然鬪爭,一方面要與其他不同類的動物鬪爭,此外,還得和其同類鬪爭。可是有些動物並不鬪爭,牠們永不鬪爭別人,但能够自衞。還有些動物根本連自衞的能力也沒有,遇到攻擊時只能逃避。
 
      因爲有鬪爭性,故必須要有特殊的武器來從事鬪爭,有的頭上長角,有的嘴有長牙,有的能放毒氣……用以來攻擊別人或防禦自己。人因進化,爪牙都不行了,但卻能製造種種武器來代替爪牙,從事鬪爭。而蟑螂是沒有鬪爭性的,牠旣無牙,無角,也不會放臭氣,不僅沒有攻擊的武器,連防禦性的甲殼也沒有,牠所具有的天賦的本能,就是脚多,跑得快,也能做短暫的飛行,遇到攻擊時只能逃避。
 
      蟑螂連一點自衞的本事都沒有,看起來似乎太可憐,太弱小,不過我們要是從長遠的時間來看,從生物生長經濟原則的觀點言,那就不然了。凡是一種生物其需要的物質慾愈少者愈能維持生存並繁殖後代,相反的若是需要的物質慾愈大,則愈不容易維持生存,譬如古代有一種恐龍,牠所需的食物甚多,但牠所吃的最大的一部分是爲了保養牠的武器──背上的劍脊。像這些龐然大物都是武装完整,行動怠慢,且食量極大,只要環境一變化,食的東西減少,只好自相殘殺。而且由於行動遲緩,遇到災禍的時候,無法逃避,只能以本身的力量加以抵抗,一旦力量不足抵抗,只有死亡。因此像這類古生物,均早已滅種絕跡,不復存在。現在存在的飛禽走獸,其武裝已和從前大不相同,都很輕便,但卽使輕便,還是要拿出些養分來維持武裝的需要。至於人類,在武器方面的花費更是不得了,消耗資源最大,而且從古代就是如此,在石器時代的武器雖然都很簡單,但也是要花很多時間,跑很遠的路,費很多的精力,才能取得。時至今日,各種核子武器、火箭、飛彈……一一出籠,耗資更是驚人。今天有許多國家沒有這類武器,主要就是沒有足够的錢。人類的武裝實在是一項最大的負擔,故不用熱戰,只要武裝競賽就足以把雙方拖得精疲力盡。
 
      從地質學上看來,在各個年代都有不同的動物稱霸,但現在卻大抵變成化石了,而毫無武裝,不能從事鬪爭的蟑螂卻至今仍然存在。今天人類雖亦稱霸地球上,但未來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生物的威脅來自三方面:1.來自自然,2.來自不同類的生物,3.來自同類生物本身。其中最大的危險乃是來自同類本身的威脅,因爲只有同類才知道弱點所在,而能給予致命的打擊。自然界的災禍並不能給人類以毀滅性的危害,因爲這些大災禍並不會常來,即使來了亦不是全球性的,譬如冰川的流過,火山的爆發,瘟疫的流行……等等可以預防,而且都是限在某些地區,只能危害某一部分之人類;至於其他生物對人類的危害更微不足道。人類最大的威脅乃是彼此間的自相殘殺,一場戰爭下來,死傷不可計數。除了人之外,其他如魚、狼、虎、豹……等許多動物亦都有自相殘殺的現象。但蟑螂卻不然,牠什麼東西都吃,但決不會吃同類,蟑螂決不吃蟑螂,如以同類不互相殘殺的道德觀念言,蟑螂實在高於人類。
 
      同類不吃同類,便去掉了一個威脅本身安全的最大敵人,僅有其他二者的威脅──來自自然和異類的威脅──逃避也就比較容易。
人類對於天然和其他生物的威脅不很怕,因爲生物界的危害可以撲滅,自然界的危害可以設法預防,但對於來自人類本身的災禍並不能免,人類所最怕的乃是人類本身,造成人類不安的乃是人類自己。古聖先哲深知人類之禍根在此,故均勸人莫相爭,因爲相爭乃是種族滅絕之禍根。孔子講仁,墨子講兼愛,釋迦講慈悲,耶穌講博愛,就是這個道理。
 
      爲了要勸人莫相爭,聖哲一再以「恕」、「容」勉人。第一要能恕:孔子認爲「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二要能容:書經中曾講過這個道理,認爲欲保後世子孫黎民,非靠富國强兵,但望有容忍之心而已,如果別人有才能,便妬而不用他,便決不能成功,故說有容德乃大。
 
1662570